Products have been sold to China's Sinopec, PetroChina, CNOOC's various oil fields and major oil rig manufacturers
企业名称: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欢迎您
联系人:任金龙
手机:15605271379
电话:0514-87774108
传真:0514-87774108
邮箱:renzunwen@163.com
地址:扬州市开发西路217号
网址:www.yzdazheng.com
俗话说,上天入地难。实际上,比起上天,在看不见的地下找油找气更难。高风险、高回报,油气勘探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开展需要有一套良好的勘探管理体制激励勘探家们大胆探索。
自我国石油工业诞生开始,油气勘探管理便随着地下地上环境的变化几经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油气勘探主要采取石油会战体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石油先后实施了“科学探索井工程”和“新区勘探事业部”两种管理模式。由于这两种模式都无法充分调动油气勘探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中国石油上市后,油气勘探采取国际油公司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了“股份公司-油田公司”两级管理体制。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油公司要背负严格的投资回报率考核指标,可是油气勘探这种高风险性的作业其实很难给一个指标去限定,因此经常导致风险探井要不到投资。各个油田只好在成熟探区进行滚动勘探,但老油田附近勘探往往难以找到大的发现。要找大油气田,必须在必新区新领域下功夫。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解决油气田企业对风险探井投资回报率的困惑。”中国科学院院士、风险勘探诞生与发展的见证者贾承造表示。
此外,各油田公司各管一块,“画地为牢”现象突出,导致井位选择经常出现“矬子里拔将军”的现象,而重大领域和目标的研究由于缺乏科研院所和工程技术服务单位的支持,导致目标选择和地质理论、关键技术攻关上力量严重不足。
在当时,油气勘探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条件日趋复杂,难度日益加大,规模发现步履维艰,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停滞不前。1980-2004年间,中国石油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为3.91亿吨,天然气为122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不足5亿吨,亟需油气大发现保证增储上产。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管理再度踏上变革的征程。这一次,在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决心构建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勘探管理机制——风险勘探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