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have been sold to China's Sinopec, PetroChina, CNOOC's various oil fields and major oil rig manufacturers
企业名称: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欢迎您
联系人:任金龙
手机:15605271379
电话:0514-87774108
传真:0514-87774108
邮箱:renzunwen@163.com
地址:扬州市开发西路217号
网址:www.yzdazheng.com
防爆视频监控系统是工业危险环境(如石油、化工、煤矿等)的关键安全设备,其核心功能是在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或蒸汽的环境中稳定运行,同时避免自身成为点火源。实现防爆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技术优化,阻断设备内部可能产生的点火能量(如电火花、高温表面)与外部危险环境的接触,从而满足防爆安全标准。具体而言,防爆视频监控系统的防爆实现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防爆原理:阻断点火源与危险环境的接触
防爆的本质是控制点火源。在危险环境中,设备运行时可能产生的电火花(如电路短路、接触不良)、高温(如元件发热、机械摩擦)若与易燃易爆物质相遇,可能引发爆炸。因此,防爆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需围绕 “隔离点火源” 展开,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阻止点火能量外泄。
国际和国内的防爆标准(如 IEC 60079、GB 3836)将防爆方式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结构设计逻辑,但目标一致: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点火能量不会点燃周围的危险介质。
二、核心防爆结构设计:从外壳到内部元件的全链路防护
1. 隔爆型(d):通过坚固外壳实现火焰隔离
隔爆型是防爆视频监控系统常用的设计方式之一,其核心是高强度外壳与精密间隙配合。
抗爆外壳:外壳采用铸铝、不锈钢等高强度材料,能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通常需耐受 1.5 倍以上的爆炸压力),防止外壳破裂导致火焰外泄。例如,在石油储罐区使用的隔爆型摄像头,外壳厚度可达 5-10mm,且经过水压试验验证抗爆能力。
间隙隔爆:外壳与盖、接线口等部件的连接面设计有 “隔爆间隙”(如平面、螺纹或迷宫式结构),间隙宽度通常控制在 0.1-0.5mm。当设备内部因故障发生微小爆炸时,高温火焰和气体通过间隙泄放时会被冷却,温度降至外部危险介质的点燃温度以下,从而避免引爆外部环境。
密封与紧固:外壳连接处需使用防爆螺栓紧固,且螺栓数量和强度符合标准(如 M6 以上螺栓,间距不超过 100mm),防止振动或压力导致间隙增大。
2. 增安型(e):降低设备内部点火风险
增安型通过优化设备结构和元件,减少正常运行时产生点火源的可能性,适用于辅助电路或非主要点火源部件(如监控系统的接线盒、指示灯)。
无火花设计:电路接头采用焊接或压接工艺,避免松动产生电火花;内部导线选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如硅橡胶),防止绝缘老化导致短路。
限制表面温度:通过散热结构(如散热鳍片)或低功耗元件,将设备表面温度控制在危险介质的引燃温度以下(如对于 IIA 类气体,表面温度需≤450℃)。
加强绝缘:内部电路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计,降低漏电或击穿风险,例如摄像头的电源模块需通过 1500V 以上的绝缘耐压测试。
3. 本安型(i):控制能量在安全阈值内
本安型是通过限制电路能量实现防爆的设计,适用于传感器、信号线等低功率部件,常与隔爆型结合使用(如监控系统的传输线路)。
能量限制:通过安全栅(本质安全型关联设备)将电路中的电压限制在 30V 以下,电流限制在 100mA 以下,确保即使发生短路或电火花,能量也不足以点燃危险介质(如甲烷的最小点燃能量为 0.28mJ,本安电路的能量通常控制在 0.1mJ 以下)。
低功耗元件:选用低发热、低火花风险的元件,如本安型摄像头的红外补光灯采用脉冲式供电,减少持续发热。
4. 其他辅助防爆方式
正压型(p):向设备外壳内通入洁净空气或惰性气体(如氮气),维持内部气压高于外部,阻止危险气体进入。常用于大型监控主机或控制柜。
充砂型(q):外壳内填充石英砂等绝缘材料,包裹电路元件,即使产生火花也会被砂粒熄灭,适用于粉尘环境。
三、关键部件的防爆优化:从摄像头到线路的细节设计
1. 摄像头核心部件的防爆处理
镜头与护罩:镜头需采用防爆玻璃(厚度≥5mm),既能承受冲击,又能避免因温度骤变破裂;护罩内部若有电机(如云台驱动),需采用隔爆型电机,且轴承处添加耐高温润滑脂,减少摩擦火花。
红外补光灯:防爆摄像头的红外灯需分散布置,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同时灯板与外壳之间加装隔热层(如陶瓷片),将表面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如在 IIB 类环境中不超过 300℃)。
电路主板:主板上的电容、电阻等元件选用防爆等级认证的型号,避免因元件老化短路产生火花;同时设计过流、过压保护电路,防止电源故障引发危险。
2. 线路与接口的防爆设计
电缆引入装置:电源线和信号线进入设备外壳时,需通过防爆格兰头(电缆密封接头)固定,格兰头内的橡胶密封圈需与电缆直径匹配,确保密封严密,阻止气体渗入。
内部布线:设备内部导线需穿入金属波纹管或防爆穿线盒,避免导线磨损导致绝缘层破裂;接头处采用压接端子,且缠绕耐高温绝缘胶带,防止松动产生火花。
接地保护:外壳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若设备内部发生漏电,可通过接地线将电流导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或电火花产生。
四、防爆认证:标准化的安全保障
防爆视频监控系统的防爆性能需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其进入危险环境的前提。目前主流的认证标准包括:
国内标准:依据 GB 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和 GB 12476(可燃性粉尘环境),由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QST)等机构检测,通过后授予防爆合格证。
国际标准:如欧盟 ATEX 认证、美国 UL 认证、IECEx 认证等,不同地区的危险环境划分(如 Zone 0/1/2 气体环境、Zone 20/21/22 粉尘环境)对应不同的防爆等级要求。
认证过程中,设备需通过多项测试:如隔爆外壳的抗爆试验(内部引爆后外壳无损坏)、温度测试(运行时表面温度不超标)、间隙测量(隔爆面间隙符合标准)等,确保实际性能与设计目标一致。
五、使用场景对防爆设计的影响
不同危险环境对防爆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不同,需针对性优化:
气体环境(如炼油厂):重点采用隔爆型(d)或增安型(e),需根据气体组别(如 IIA、IIB、IIC,IIC 级危险)选择更高耐爆强度的外壳。
粉尘环境(如粮食加工厂):需采用粉尘防爆型(DP),外壳设计需防止粉尘堆积(如倾斜表面),且内部电路避免粉尘进入导致短路。
高温环境(如焦化厂):除防爆外,需增加散热设计(如水冷系统),确保设备在 80℃以上环境中仍能将内部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
总结
防爆视频监控系统的防爆实现是结构设计、材料选择、能量控制和标准认证的综合结果。通过隔爆、增安、本安等设计方式,从外壳到内部元件形成全链路防护,阻断点火源与危险环境的接触;同时,结合场景需求的定制化优化和权威认证,实现设备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的安全运行。这一过程既需要严格遵循标准,也依赖于对危险环境特性的深入理解,从而平衡监控功能与防爆安全的双重需求。